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记者关桂峰夏子麟)22日11时许,北京烈日当头,气温达到34摄氏度。位于北京通州区梨园镇原云景国际汽配城大院内的一处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点内,前来检测的人们有序排队走进候检大棚,6组医护人员正在3个由集装箱改造的采样室里紧张地工作……
记者穿上一次性医用隔离衣,戴上医用口罩、一次性防护面罩、橡胶手套,体验了检测流程。
任女士是梨园镇一家超市的员工,接到社区通知后,立即来到检测点。电子智能仪器测温、扫码输入并提交个人信息、依次进入排队等候区……大约20分钟,任女士就排到了。
↑6月22日,在梨园镇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点,医护人员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当她来到窗口前,医护人员站起来,从材料包中取出拭子,在任女士的咽喉处擦拭了几次,随后将样本装入专用的采集管中,整个采样过程不到半分钟。“很方便,为了自己的健康、他人的健康,这样的核酸检测很有必要。”任女士说。
今年25岁的梨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周晓蒙负责将样本装入专用采集管。21日晚刚结束当日值班的她,又主动请缨前往城市副中心的一处工地为工人们进行核酸检测,回到家已近凌晨,22日7点半又来到检测点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分秒必争!连续坐了3个多小时,她就一会挺挺腰、一会弯弯腰。“如果不上厕所,就不用换防护服,这个也挺贵的,真的没必要浪费。我一般半天才去一次厕所。”周晓蒙说。
为最大限度地给医护人员提供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给检测人员提供清凉的候检环境,梨园镇连夜搭建面积约平方米的候检大棚,20日下午开始启用。同时,还改造了集装箱作为采样室。改造前,通州区梨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甘静雯向镇里提出这样的“要求”——集装箱要有前后窗,保持通风,并安装空调……
↑6月22日,在梨园镇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点,医护人员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3匹大功率空调让采样室凉爽不少。“在露天坐一会儿就浑身湿透了。在空调房里,虽然还是热,但好多了。”周晓蒙说。
因天气炎热、检测人多,梨园镇制定了分流措施。梨园镇相关负责人说,人多的话我们就分流,每人发一个号牌,让大家去阴凉的地方休息等候,并保持一米间隔。
调配人员、物资准备、流程设计、质量把控……“从13日开始就连续‘作战’,每天睡觉都是后半夜了。”甘静雯说。她猛灌了几口水,“这是今天上午第一次喝水。”
被检测人检测前有序排队、检测后有序离开,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检测点的检测能力也不断增强。截至22日中午,梨园镇已经检测人。
截至6月20日,北京市核酸检测机构从98所扩至所,日最大检测能力从10万份提升到23万份以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