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位来自美国生活杂志的记者凯瑟尔访问了通州的一个小村落,并拍摄了许多照片。之前已向大家展示了村中孩子们以及一个耕读家庭的生活,今天我们将通过他的照片再次探访另一家庄户,了解当时普通农家的日常。
一匹驴拉着车沿村外的小路缓缓行驶,这条土路因频繁有驴车经过而留下了深深的车辙。照片中,男主人站在路旁的高地上,双手背后,注视着这边的情形。
村中的主路贯穿全村,两旁是村民的家。平时,村中的长者和孩童常聚于此地交谈。照片里,一位老妇人坐在自家门前的土坎上,男主从远方走来。
男主人坐在家门前,身后的门楼结构严谨,上面贴有门神和春联,春联的内容为“昌运初开山河富始,宏图大展家国更新”,横批是“受天之佑”。门旁挂着门牌,上面有数字“18”,但其余文字模糊不清,不足以辨认出这个村庄的具体名字。
照片从室内向外拍摄,男主扶着门框,他的配偶则坐在一旁的凳子上,两人平静地望着相机。外面是广阔的农田。
这家的院子宽敞,有三间正房,成为了村中孩子们的嬉戏天地。院中散布着一些看起来已成为古董的物件,孩子们在这里玩耍,其中一名穿着开裆裤的小孩自得其乐,现在他应该已是近80岁的老人。
庭院里不仅孩子们爱聚集,大人们也喜欢在此交谈。图中几位男士正与男主讨论事情,一张小桌、一壶茶,气氛和谐。图的右侧再次出现了村中教书先生的身影,之前的文章中有所提及。
主房的门上也贴有门神,两旁的对联颇为著名:“淑气自天来春融日丽,祥光随岁转瑞霭和风”。木制花窗上贴有白色窗纸,窗台上摆放着炊帚,旁边挂着用于扫树叶的竹耙。
女主人站在门口忙着搓麻线,使用的工具叫做线垂,它通过旋转帮助麻线缠绕在一起,制成的麻绳将用于编织鞋底。
从卧室的角度观察整个室内,阳光从大门射入室内。本地家庭的室内布置独特,正对门的房间不是客厅,而是放置供奉神灵的供台。
堂屋内的供奉台陈列着财神和观音菩萨的画像,台上还装饰着挂钱。每日进门首先看到这些神像,显示了当地人对神灵的敬畏。
逢年过节,全家人会依次跪在供台前祭拜神灵。摄影时,儿子正在跪拜,老夫妇静静站在一旁,仪式庄重肃穆。
卧室内摆有两张炕,墙边设有“连三”式家具,得名于其并排的三个抽屉。卧室的地面铺有青砖,保持得非常干净。
家族的祖坟颇大,清明节时,男主会召集村中青年帮忙往坟上加土,这种活动称为添坟。
活动结束后,家中设宴款待帮忙的年轻人,菜品虽不多,却体现了一份心意。宴席设在卧室内,摆上八仙桌和条凳,有人甚至直接坐在炕沿上。
女主在厨房的地锅中贴制玉米面或小米面的饼子,是过去农家常见的食品,直接将和好的面贴在锅周围烤熟。
厨房墙壁上挂有一个小灶王台,上面贴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画像,台前摆有香炉,两侧对联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父子俩在庭院里锯木头。先将方木牢固绑在凳子上,父亲站立一脚踩着木头,儿子坐在蒲团上,配合拉动锯子。他们旁边是一个堆放杂物的储物室。
储物室内存放着生活必需品和农具,墙上挂有竹箅子和箩,旁边是木叉、藤筐、笸箩、簸萁和水桶等物品。
耕作季节到来,儿子牵着毛驴在前,父亲则在后面操纵犁杆。在背景中能见到通州城墙的一角,显示村庄紧靠城墙。
在整理好的田野中播下种子,也种下来年的希望丰收。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