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载明了借款本金、
还款期限、借款利率等关键信息
往往是民间借贷案件中的关键证据
若有人对借条打起了“歪心思”
会有什么后果呢?
基本案情
富阳法院受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告程某起诉被告徐某要求归还借款本金元,并支付相应利息。庭前阅卷过程中,承办法官发现原告程某提供的借条有点“不一般”。
本案的借条多数内容为事先拟定的格式条款,仅在关键信息处划线留白以供填写。原告程某提供的借条中,手写处均有被告徐某的捺印,但在借款期限与借款利息两处,虽有手写内容,却并未捺印确认。
正式开庭时,被告徐某答辩称,其在向原告程某出具借条时,双方并未约定借款期限及利息,该两处手写内容均为原告程某事后自行添加。
通过对比双方证据并询问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法官查实如下:原告程某认为当时与被告徐某口头约定了过高的利息和借款期限,原告程某咨询其代理律师何某能否把双方口头约定的内容添加到借条中,何某给与了肯定答复并告知对于已支付的利息如果不超过月利率3%就没有问题,于是原告程某擅自在案涉借条上自行添加了借款期限及“月利率3%”的字样。
裁判结果
根据查明的事实,原告程某及其代理律师何某的行为系变造证据,严重妨害民事诉讼秩序。法院责令原告程某具结悔过,并罚款元,同时法院向何某律师证注册地司法局发送司法建议书,建议对其行为作出相应处罚。
事后,原告程某根据案件真实情况变更了诉讼请求,请求被告徐某归还其借款本金及合法利息。承办法官根据双方意愿就此案组织调解,双方就借款的归还达成了调解协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八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应当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综合判断是否属于虚假民事诉讼。本案中,承办法官依据法条综合研判,多角度审慎审查案涉借条,最终认定构成虚假诉讼。对原告及其代理律师变造证据行为的处罚是为让当事人明白虚假诉讼行为的严重后果,引导当事人认真悔过,诚实守信,依法参与民事诉讼。
特别提醒:虚假诉讼行为涉嫌违法犯罪,一经查实,将受到法律的严肃惩处,请当事人务必诚信诉讼,勿存侥幸心理!
来源:杭州中院
礼泉县人民法院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