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通州这4大工程拆迁腾退加快推进,涉

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36.html

近日,通州君获悉,通州区发改委近日印发《通州区年落实副中心控规重点工程分解台账》,确定全年重点项目项。

行政办公区二期8个启动地块中,7个行政办公用地设计方案基本稳定,1个多功能用地正在进行控规方案审查。城市绿心中心公园绿化先行启动区取得实施方案批复,千亩示范区主体绿化建设完成,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取得前期工作函。

环球主题公园关键单体全面启动主钢构吊装,诺金度假酒店基本完成地上一次结构施工,首寰度假酒店部分楼体结构封顶,景观水系工程获批复。

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设计加紧完善,拆迁、考古等前期工作同步进行。六环路入地工程取得规划方案批复。

通州堰分洪体系进展顺利,北运河和温榆河综合治理工程、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工程拆迁腾退加快推进。

我们具体看看这些项目都在哪里:

1、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设计加紧完善,拆迁、考古等前期工作同步进行。

副中心高铁站位于潞城镇杨坨村,京秦铁路、六环西辅路、运河大街、北运河围成的三角区域,目前该区域大部分已经拆迁,只有部分滞留户。所以,拆迁应该就是这些滞留户,征地也就是杨坨村的地。

位于六环路和运河夹角处将诞生一座国家级枢纽——北京副中心站,建筑规模约万平方米,已经列入北京市年重点工程。

北京副中心站规划效果图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总投资亿元,是北京十大铁路门户枢纽之一,将使北京副中心接入全国高铁网,又是北京唯一连接两大国际机场的铁路综合枢纽,通过城际铁路联络线,通州到首都机场和新机场,都只要半小时左右。

据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上将建设两栋米的地标性建筑,地下四层。地下4层集中打造轨道、高铁等综合交通枢纽,地上建设城市综合体,发展交通导向型经济,引导高端商务集聚发展。

副中心站规划六线交汇:京唐(京滨)高铁、M6、D1、京哈线等

在满足城市副中心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车站探索“地下—地面—地上”的立体化城市空间布局,人车分开、站城一体,实现六线交汇的“零换乘”和各功能节点的错位互补发展。

2、温榆河综合治理工程拆迁腾退加快推进。

永久占地85.94亩,临时占地亩,伐木棵!

3、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拆迁腾退加快推进。

拆迁征地万余亩金额20亿元

工程总投资:42亿元元,其中拆迁占地20.99亿元。

环评提到:

甘棠橡胶坝至市界29km河道未进行治理,左右堤部分区段达不到规划标准,严重影响河道的安全行洪。加上近年来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大,地面硬化程度增加,下渗能力降低,极端天气下局地洪水情况时有发生,威胁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部分堤内村庄规模并未减少,洪水期间无法保证安全。

右堤临京津公路段的浆砌石防浪墙,因基础浅、墙身单薄,破损较重,无法承担防洪功能。堤内现状村庄至今面临洪水威胁,亟待解决。堤内现状村庄高程不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急需落实迁移或保护方案。

北运河甘棠橡胶坝以下段河道治理最大难点是河道内7个村庄的防护及搬迁问题。苏庄、榆林庄、长陵营和杨堤村位于右滩地上,儒林村、杨洼村和辛集村位于左滩地上,发生洪水时易被淹没。年8月水利部批复的《北运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报告》中提出,“对该段河道内的4个村庄(苏庄、榆林庄、杨洼村和辛集村)实施搬迁。

根据工程设计,本工程的永久占地主要包括河道扩宽、左右堤堤防加宽、武窑桥改建、新建3座船闸等工程的永久占地,扣除现状河道和堤防面积。

经量算,本工程永久占地合计.17亩,其中上段(北关闸-甘棠闸)永久征地.65亩,下段(甘棠闸-市界)永久征地.52亩。

本工程拆迁企业房屋平米,棚房平米,居民房屋平米,合计约平米。

声环境敏感区:

施工敏感点如下:

4、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工程拆迁腾退加快推进。

本工程新征占地为分洪道工程用地,总占地面积.7公顷(亩),全部为宋庄镇集体土地,征地采用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

根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做的初步统计,临时建筑平米,主要为管理用房;温室大棚平米,各类树木棵(含树苗)。其中,新建分洪道内杏树、梨树等果树棵,杨树、柳树、银杏等各类树木棵,树苗棵;温榆河内各类树木棵。

这里还要填千亩湿地公园:

在防洪与水质净化功能基础上,注重园林景观设计,力求将分洪道打造成花阶台地式主体公园,通过地形营造,布置适宜的景观设施,满足市民健身休闲,与东郊森林公园、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温榆河健康绿道等融为一体,打造京城东部绿色生态发展带。

分洪道及蓄滞洪区湿地景观绿化设计,充分与周边环境、场地现状特征相结合,运用分洪道及滞蓄洪区地形,以河道、溪流、湿地、坑塘等多种形态为基底,并且与水系、路网、绿带相结合,将其打造成防洪、滞蓄、生态、景观、休闲、科教等多功能的共享空间,达到以改善、净化、美化环境兼有保护自然的目标,同时与温榆河、东郊森林公园华北树木园相互融合,从整体形成可观、可游的自然生态的水景观。

景观绿化工程设计的空间结构为“一脉—七区—多景”:

一脉:以温榆河这条蓝带作为主脉,形成主轴,将园区水系串连;

七区:将园区进行合理的景观功能布局,分为主景区、枢纽管理区、休闲滨水区、生态岛屿栖息区、滩地花海区、湿地景观区、山体围合区。

多景:分布在各个功能区中,体现各个区域特色,以花为主题,形成花道、花台、花桥、花窝等景观亮点。

欢迎转发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12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