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许菲娜亲身感受带你领略城市副中

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召开第八场新闻发布会——我看副中心变化。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都是工作和生活在城市副中心的通州百姓,他们将讲述他们眼中的副中心变化。第七位讲述人是中央电视台记者许菲娜,她说:大家好,我叫许菲娜,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电视编导和记者,是一个北漂的南方人,十四年前我从山清水秀的福建来到北京,考入中央电视台工作,奔的是做电视就要做到最高水平的职业理想;而我选择把家搬到城市副中心也是因为一份在北京寻找最美江南生活品质的生活理想。刚来北京的时候,我选择的住在繁华的朝阳区,我认为那里交通便捷,出行购物餐饮娱乐各种方便,可是慢慢地我发现这满眼的高楼大厦,每天的车水马龙,在繁忙的工作中真有点透不过气的感觉,刚好年我要换房,机缘巧合下懵懵懂懂地找到了当时的通州,当时还没有副中心规划,之前这里对我来说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点,开车时路过的一个路标,可真当我坐着公交车真实地到达这里的时候,一下子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眼前一亮的感觉。那一幕我现在还记忆犹新,记得当时是夏天,我透过车窗远远望见大运河,随着车行渐进,我看到了柳枝摇曳、满目翠绿,一座大桥横立,当时我的心都要飞了出来;走近运河,我更加心动,阳光洒在运河里波涛波涛麟麟,熠熠发光,我惊问自己这是真的吗?北京也有这样的江南吗?从小就在闽边长大的我突然在这里找到了在老家福州的感觉,所以我义无反顾地选择把家搬到了这里。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要出差,在忙碌的时候,家-机场-单位就是全部生活,远郊旅行和运动对当时的我来说都特别奢侈,而在副中心,我随时可以出门见绿见水,恍若在海边,随时能够郊野跑,实在没时间锻炼时,从玉带河大桥走过的时候还能看一眼我心中的“大海”,不愉快了很快就消散了。对于从事脑力工作的我来说,在这种环境可以有力地促进智慧火花的产生,提高效能,而且在忙碌之后就马上能进入休闲环境,很快就能恢复精气神儿,实现生活就是在度假的梦想。但是当时运河的水质不是这样的,那时是夏天,由于温度高,水边能闻到些许臭味儿,水边上还能见到死鱼,但这些年水清岸绿,游人如织,也看到运河吸引了成排的钓鱼者。在副中心,我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找到了忙碌和悠闲的平衡,也找到了一种自在的生活方式,早上阳光起来后,边晨跑边思考问题,边联系工作,边跑步边写稿。今年疫情期间,在疫情期间呢,也多亏了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够不闷着不闲着,为了解决带娃困境,我带着一些孩子们在运河体育场开启了户外幼儿园模式,大家可以一起运动一起学习。美丽的副中心不仅留住了我,也留住了我近70岁的妈妈的心,多年前,她为了帮我们看孩子来到这里,本来各种不适年年想着回福建,为了让她找到快乐,我启发她能不能到运河边跳操,结果她一跳就跳出了个运河湾快乐健康操队,疫情前操队的阿姨叔叔们每天都有几十人,很多跳操的叔叔阿姨都反应通过肩周炎等毛病好了,身体和心情都好了,妈妈找到了晚年的乐趣,现在让她回福建都比较困难了。搬到副中心的这几年,我经历了买房、结婚、生子的整个过程,见证了这里环境、各种资源的变化,特别让我欣喜的是医疗和教育资源资源的丰富,原来还犯愁孩子去哪里上学,老人去哪里看病,现在我们发现优势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都向我们靠拢,不用折腾学区房了,真得很幸运。这些年副中心交通的变化更是让我受益。刚搬到这里时交通还没有这么便捷,六号地铁线还只通到草房站,我需要从草房再倒汽车才能回家,但年12月30日六号线二期工程通车后,我从上地铁到新台的的时间短到了30多分钟,我从家门到CBD办公区只需要一小时,而更惊喜的是副中心线开通后,从副中心到北京西站最快也只要40多分钟,我去老台如果坐这趟车也只要1小时花费6元钱,而之前是两个小时起步,如果打车则需要近元,真是又省时间又省钱,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能。而更另我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地铁通车后的第20天,当时怀孕才9个月的我突然有了分娩征兆,医院,当时是上班高峰打车怕堵,我就坐着六号地铁线花了一个多小时就赶到了近20公里的医院,没想到当时已经开了3指,医生采取紧急措施,很快助我顺利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感谢副中心的便捷交通。想想不久的将来,交通枢纽又将建在这里我就更加激动。到时候,到首都机场十几分钟,到大兴机场半小时,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和我一样体验和见证便捷交通带来的便利,更多的人就可以便捷地链接起更多山清水秀的地方,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每次看到大运河,我都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能力,也感叹自己的眼光和领导人的眼光惊人地一致,原来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状态的感觉都是一样的,副中心选择在这个水陆空地四位一体的通达之洲真的非常明智的。站在运河边我常常很恍惚,我觉得它就是我心中的江南,它和我的老家福州只有一张机票的距离,从副中心出发到国内省会城市一般也就只需要半天,站在运河边,有一种站在世界中心的感觉,通过便捷的交通,我们可以坐拥副中心,胸怀全世界。这些年我也一直在用镜头记录着副中心变化的方方面面:这是第一次拍摄制作的副中心,节目报道了通州的运河文化并以寻找运河美味为线索介绍了通州特色的咯吱盒、烧饼夹肉、小楼烧鲶鱼、运河船餐等各种美味;这是我在《在宋庄吃“艺术”》节目中报道的副中心美食;这是我报道医院、医院、医院东区、花园式的小学、副中心的老旧小区电梯改造、扶老助残设施的安装、副中心的全民健身活动、居民生活以及前两天刚播出的副中心在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方面做的努力。稍稍算了一下,这些年我采编制作的专题节目中涉及副中心内容的就有十多期,展现了副中心在环境、医疗资源、体育健身、居民生活状态、社区变化、学校变化、餐饮美食等方面的变化,其实我早已把这里当做了我的第二故乡,我希望把副中心的每一份美好都传递个大家,让更多的人了解副中心。其实,从福建来北京,从朝阳到副中心,我一直是在找寻心目中理想的工作生活方式,我也希望能够用我的力量给副中心,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健康美丽、和谐和幸福。我觉得北京城市副中心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家,更是一种首都效能+江南品质的生活方式和一种可以身在副中心,胸怀全世界的境界,我敢大胆地再预言:副中心未来不仅仅是中国的中心,更可以是世界的中心。来源:通州融媒体中心通州融媒体中心记者:贾英王璇责任编辑:刘天泽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17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