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北京自行车出行比例由年的8.8%上升到年底的16.9%,几乎翻了一番;去年二环辅路完成了慢行系统优化改造,非机动车道宽达3米以上,通行效率提升25%……近年来,北京通过对慢行交通系统进行治理,改善了城市的骑行环境。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4.1%的市民认为慢行交通系统整治效果较好。今年,北京将继续推进慢行系统的改造升级,推动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工程、南展工程建设,优化东三环、北四环辅路慢行走廊。“十四五”期间,北京五环以内路面宽度为12米及以上的道路将全部施划自行车道,还将打造.8公里的滨水慢行系统。10月20日早高峰时段,市民在北京自行车专用路上骑行。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慢行系统改造让骑行更顺畅从去年开始,广渠路上不少路口都增加了一个自行车图案的左转信号灯。骑行者只需等候一次绿灯就能完成左转,在此之前,骑行者需下车在人行横道推行,等待两次信号灯才能完全通过路口。在朝阳CBD,经过系统治理,路侧停车位几乎被全部取消,违停抓拍探头也实时盯控着每一条大街小巷,鲜有车辆随意停在非机动车道内,自行车在CBD区域内通行顺畅。这些改变源于北京持续推动的慢行系统改造升级。年底,北京市提出“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交通发展理念,从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方面全方位体现“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一些细节上的改变更让市民骑行、步行时踏实放心。年全面完成的二环辅路慢行系统优化改造工程就是一项“明星工程”。改造后,非机动车道宽均达3米以上;在机非隔离的白色实线上,每隔几米就安装有一个反光道钉,警示行车安全;一些机非混行路段还设置了“自行车优先”标识,明确了骑行者的路权。相比改造前,二环路的通行效率提升25%,早晚高峰骑行流量和通行速度分别提升8%和5%。除了通勤功能外,沿着二环路骑行一圈也成为不少人周末运动、休闲的新选择。不只二环路,东单南北大街延长线、平安大街等道路的慢行系统品质提升工程也陆续完成,实现慢行优先、骑行顺畅、步行有道。不少原先机非混行的路段被单独划分出一条自行车道,或是将自行车道拓宽并清理路侧的机动车停车位。这些道路慢行系统的改造成功,也让后续的工程有了参考样本。根据北京市规划,“十四五”期间,北京五环以内路面宽度为12米及以上的道路将全部施划自行车道,机非混行道路(支路以上)全部增设自行车优先标识。在中心城区、通州区和亦庄新城,全部轨道站都将对慢行接驳环境进行优化。以往市民反映较多的立交桥区慢行系统路权问题将得到改善。三环、四环将进行慢行系统改造,并结合实际需求,完成穿越四环路以及四环与五环路之间慢行断点的专项治理。超八成市民认可北京慢行系统整治效果“原先每周赶上机动车限号那天,我基本上都是坐地铁去单位,从去年开始我改成骑自行车了,天气好的时候,不限号我也会骑车,从双井到东单也就半个小时。”北京市民李响说,原先他不愿意骑行主要是因为路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违停车辆突然开门、电动车逆行、机动车右转时不礼让行人和骑行者,都曾让他对骑车上班望而却步。李响的感受也是不少人的想法。对于通勤者而言,选择何种交通工具,除了经济和时间上的考量外,是否安全、舒适更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