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乡八里桥村东南,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始建于明代的永通桥静静地横跨在通惠河上。作为北京现存三大古石桥之一,这座俗称“八里桥”的岁古桥目前仍服务于市政交通。
为延长文物寿命,文物部门计划今年启动对八里桥的修缮工程。
在老桥西侧,作为“接班人”的八里桥新桥建设工程已接近尾声,现在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着老桥施工的最后准备,预计导改老桥之时便可正式通车。下面我们实地探访一下桥面现在的施工情况。
永通桥的京榆旧线一端,由于通过永通桥可以避开收费站的同时,连通京通快速和京燕高速段,所以桥上的交通也日常繁忙,也是老桥修建迫在眉睫的重要原因。
新八里桥位于东五环外通州区与朝阳区交界处。
但新旧两桥的实际位置都在现在的朝阳区区划内(腾讯地图),真的是这样吗?
再来看双桥地区群群友周大姐提供的管庄地区遥感影像图(感谢原作者),咱们放大局部看。
注意红圈部分就是旧八里桥所处位置,根据图示永通桥的北半边是朝阳和通州的分界线,而南半边就完全属于朝阳区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关于分界点的新观点,如果有也欢迎在下面评论区留言。
咱们再回到新八里桥,从京榆旧线一端上至新桥,桥面比较宽阔,不过由于两边引线车道所限,也只是临时施划了双向两条机动车道。
桥面相比旧桥路面宽了很多,也没有旧桥面的陡坡,让原本不是机动车通行的桥面可以如释重负。
图为新八里桥与老八里桥双桥同卧通惠河效果图。可以看到原本的规划为双向各两条机动车道,共四条。这样施化后,非机动车道会有一些狭窄。
新桥桥面的情况,刚刚摊铺完新的柏油路面。新建的八里桥桥梁全长81米、宽26.6米,将替代老八里桥的交通承载功能,成为联络通燕高速和京通高速的重要联络通道。
新桥两侧的汉白玉栏杆,未来会跟老桥遥相呼应。
未来新桥两侧将安装上路灯,解决老桥没有路灯照明的问题。
图为新八里桥夜景效果图。
新八里桥附近交通导示图。京通高速一侧交通导向为单进单出规划,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从东面进入从西面驶出。
京通高速旁的一侧(南向北)的引桥部分。
施划的非机动车道。
永通桥(旧八里桥)的历史渊源流长。此桥乃是北京城周边的三大古桥之一(其余两座为沙河的朝宗桥和众所周知的宛平城卢沟桥)。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起点,是全体中国人心中不可磨灭的伤痛回忆。而这座永通桥却见证了19世纪更早的一场战火硝烟。
八旗铁骑的“绝唱”
年,借口广州“亚罗”号事件而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兵逼北京。
清军方面,蒙古王爷僧格林沁统率大沽之战后的蒙古马队七千、步兵万余名,从天津撤防退至通州、八里桥一带,汇合驻地的4万精兵,决心与英法联军殊死一搏。
僧格林沁
因不熟悉敌军的火力和对于蒙古骑兵实力的过渡自信,僧格林沁派骑兵马队在宽阔的正面战场上反复冲锋。
嗜血的弯刀,勇猛的冲杀,满蒙八旗骑兵用视死如归的气魄对英法联军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可惜此举在装备先进、火器强悍的英法联军面前,只能是杀敌三百自损一千,以卵击石,与自杀式袭击无异。
曾经在冷兵器时代战无不胜、屡次创造军事神话的剽悍蒙古马队、八旗骑兵,被纷飞的炮弹炸的血肉模糊,尸横遍野。
最终,3万清朝守军,包括2万5千蒙古骑兵,在通州八里桥之战中全军覆没。至此英法联军打开了通向北京的大门。
这是八旗精兵最后一次作为主角出现在战场,虽然其英勇可歌可泣,可在惨淡战果的衬托下,已没有任何光彩可言。
英法联军不费一兵一弹,顺利进入北京城,抢劫并焚烧圆明园及西郊诸园,珍宝、文物、典籍等被劫掠一空,所有庙宇、宫殿、建筑和历代收藏的珍品都化为灰烬,清政府无奈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与此同时,周边区域正在以八里桥旧址为根基,打造一个浓浓绿意中的露天漕运历史博物馆。
老八里桥的修缮方案正在实施中,将恢复桥的花岗岩石板桥面。完成修缮后,老八里桥将不再行驶机动车,成为一处文物景观供人们参观游览。
按照规划,以古桥为核心,八里桥周边还将增设配套公共空间和绿化,成为连接城市副中心生态廊道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