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频发,自建房安全短板如何补齐

湖南长沙“4·29”特别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再次让自建房安全问题成为舆论焦点。近年来,自建房倒塌事故时有发生,甚至同类倒塌事故反复发生,暴露出自建房从建到用存在诸多短板漏洞。

盲目扩建存患

野蛮装修酿祸

4月29日12时24分,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金山桥街道金坪社区盘树湾,几声巨响后,一栋小楼的位置上,只剩下两层楼高的废墟。

在长沙市4月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官方通报倒塌房屋系居民自建房,共8层,其中1楼为门面,2楼为饭店,3楼为放映咖啡馆,4、5、6楼为家庭旅馆,7、8楼为自住房。承租户对房屋有不同程度的结构改动。

事发时,正值中午用餐高峰,倒塌楼房的店面内人声鼎沸。经接连多天的紧张救援,事故现场被困、失联人员全部找到,除部分人员获救外,共致54人遇难。

类似悲剧,近年来时有发生,不断触痛着公众神经。

“楼塌了!”年3月7日,伴随着“轰隆隆”一阵巨响,福建省泉州市欣佳酒店突然坍塌,多人被埋。

据一名涉事建筑内的商户介绍,涉事建筑从二层到七层原本只有钢架,欣佳酒店开业前进行装修时,对三层到六层的地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并砌墙隔出房间,却未对一层做任何加固,“一层有几根柱子看起来是混凝土浇筑的,其实是钢管外包了木板”。

经调查,事故单位将欣佳酒店建筑物由原四层违法增加夹层改建成七层,达到极限承载能力并处于坍塌临界状态。欣佳酒店“3·7”坍塌事故是一起主要因违法违规建设、改建和加固施工导致建筑物坍塌的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共造成29人死亡、4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同年8月29日,山西省临汾市的聚仙饭店发生坍塌事故,造成29人死亡、2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事故原因之一就是多次盲目改造扩建。聚仙饭店所在建筑物最初于年建成,后经8次扩建,均由无资质的包工头按照饭店经营者祁建华的要求承建或祁建华聘请亲朋好友自建,无专业设计、无工程监理、无竣工验收、无相关资料。

如果说盲目改扩建破坏了房屋结构,使房屋承载不可承受之重,那野蛮装修则无异于掏空了房屋“安全根基”。

年7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四季开源酒店辅房发生坍塌,致重大人员伤亡。涉事酒店由吴江农民集资建设,后多次变更所有权及名称。每一次改变名称后,都要重新装修一遍,而装修过程是否符合建筑安全规程却无人过问。事故发生时,四季开源酒店在未办理施工许可的情况下,在事故建筑一楼现场组织墙体拆除施工,不管不顾冒险蛮干,最终夺去了17条鲜活的生命。

事后调查发现,这是一起多因素叠加而导致的事故,装修工程非法委托与承揽、错误的改造设计、混乱的施工管理、临时拼凑的拆墙作业人员等,都为事故发生埋下祸根。

不管是盲目扩建,还是野蛮装修,都暴露出自建房所有人、经营者、施工方对法律的无知、对安全的漠视。随意加盖、任意砸墙,设计不合理、队伍不专业,事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自建房倒塌事故除有外力因素作用外,还有一些自建房本身就“缺钙”。这其中既有使用劣质材料的原因,也受建设年代久远等影响。

如上面提到的聚仙饭店,有当地村民介绍,坍塌部分是以前建房时的预制板,“质量不怎么好”。年1月7日,北京市通州区一村民自建房发生坍塌,救援人员介绍,出事的房子为30多年前建的砖混结构平房,屋顶由芦苇杆和泥土混合铺制而成。年10月10日,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一农民自建房发生倒塌,造成22人死亡,一方面原因就是房屋年代久远,房屋基础不牢靠。

制度尚不健全

隐患无人问津

事故多发,教训深刻。

在农村,一栋房屋是如何建起来的?西南某县的一位镇长告诉记者,过去农民收入普遍不高,搭建房屋时只能选用泥土、石块、木材等简易材料,这些材料强度、抗力均有限,经不起风吹雨打。“农村地区建房,找专业施工队、进行专业设计都不太现实,都是村民凭经验自己搞。”他说。此外,在对房屋进行翻新、扩建时,很多村民会将原来的废旧砖块、钢筋等重复利用,还有的直接在原建筑上加盖加建,致使原有基础不堪重负。

北京建筑大学讲师、博士王启飞认为,农民多因安全知识短缺、资金不足等,在房屋建设中缺乏正规设计、专业施工,且易使用价格低廉的劣质材料,致使很多自建房在建造之初就先天不足。

上述这位镇长表示,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农村宅基地和农村建房的管理力度,但由于缺乏有效手段,农民建房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现象仍十分突出,“加之乡镇对农村自建房建设缺乏监督权,监管力量又相对不足,使得很多问题长期存在、难以解决”。

在城市,一栋自建房又是如何“生长”的呢?广东省的一名应急管理人员坦言,很多自建房原本都处于农村地区,建设之初基本无人监管。随着城镇化脚步加快,不少农村渐渐被城市“包围”,逐渐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而原有的自建房也就成为城市用房的一部分。

“作为一种既成事实或者说既有建筑,城市自建房基数很大,难以摸清底数,相关部门要么毫不知情,要么视而不见。”他说,以深圳市城中村的自建房为例,因为收益高,大多用于出租,有的房主为此把自建房加高到十几层,“暗藏不少隐患,但又管不过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消防救援大队近日联合相关部门对辖区自建房开展隐患排查时,就发现位于柳城县胜利东路的一栋6层自建房内竟藏有4家午托机构,住着多个孩子。然而,这栋自建房的逃生外窗不仅全被封死,还存在灭火器材配备不足甚至过期、大厅停放大量电动车并正在充电等众多消防安全隐患。

“大多自建房建设之初只是为了住人,不是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房主为获得更多收益,开始盲目改建扩建。”王启飞介绍,8年后,城市自建房大规模加盖、扩建,很多变成了餐馆、超市等经营性场所。而他在调研中发现,一些自建房实际安全使用年限只有20年左右,但部分所有人、经营者、使用者心存侥幸,一些地区的监管部门也将自建房倒塌事故视为偶然。

麻痹大意、心存侥幸,导致自建房安全不被重视。“拿房屋安全鉴定报告造假来说,原因就在于房主和检测机构都心存侥幸,毕竟房屋坍塌概率低,只要没出事,鉴定报告是真是假无所谓。”安徽省马鞍山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文明监察站总工程师陈秀峰告诉记者,自建房所有人和房屋安全检测鉴定机构都想节约成本,“一个要鉴定报告,一个要赚钱,虚假报告便应运而生”。

“无法可依也是监管缺失的重要原因。”陈秀峰表示,如相关法规规定,三层以下农民自建房不属于政府质量安全监管范围,这导致大部分自建房不管是位于农村还是身处城市,都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建设之初无人管,用作生产经营场所后由哪个部门管、管哪些方面,各部门同样争论不休。”江苏省南通市一名应急管理人员表示,对违法改建扩建或改变房屋性质的行为,监管部门一般只是责令限期整改或恢复原状,违法成本太低,难以遏制所有人、经营者私自加盖和违规经营的冲动,加以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管机制未健全,使得自建房监管工作成了“烫手山芋”。

湖北某县安委办相关负责人也有同感。他举例说,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将“三管三必须”要求写入其中,但有的部门拿出其他法律法规、部门“三定方案”来“自证无责”,“各项规定互相打架,感觉谁都无法管”。

专家认为,自建房之所以难监管,还在于房屋建设、用途改变以及运营中的安全审核涉及多部门,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有限,一定程度上造成行政审批与安全监管脱节,进而造成盲目扩建、随意改造等违法行为无人问津,而虚假安全鉴定又为违法行为大开方便之门。

厘清监管责任

消除监管盲区

谈及如何补齐自建房安全短板,相关人员表示,应多途径入手,尽快厘清并落实自建房监管责任,避免自建房倒塌悲剧反复上演。

“从长远看,要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而当下,最紧迫的是要严格房屋用途转变的相关审核,坚持两条腿走路。”陈秀峰表示,近年来自建房倒塌事故大多发生在房屋用途改变之后,必须尽快加强房屋用途转变环节审核。

“要树立安委办权威。”多名受访人员表示,要充分发挥各级安委办的作用,协调各业务审核部门,加强对自建房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的监管督促,倒逼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名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建议,针对一些部门以“法律法规未明确”为由推脱监管责任的情况,各级安委办可组织相关部门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梳理,明确有效监管的手段和抓手,让各部门互相补位,努力消除监管盲区。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也常常出现部门监管职责边界不清、“看似谁都管实则谁都不管”的现象。对此,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农村安全生产研究所副所长张英喆建议,建立全链条监管机制,对自建房的审批、规划、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全生命周期监管。

张英喆告诉记者,多地对此已做出探索实践,如有的地方发布了农村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图,将监管职责明确到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以及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等属地,推动各方齐抓共管。

“当务之急是摸清底数,消除存量隐患。”多名受访人士表示,对自建房及建设年代久远的房屋,各部门可通过下沉监管力量、聘请专业机构等方式,对房屋开展安全鉴定和评估,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隐患排查不专业、耗费精力大等问题。

针对一些房屋安全检测鉴定机构出具虚假报告的问题,陈秀峰建议,各地应定期抽检复核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加大对弄虚作假者的追责力度,进一步规范检测鉴定机构的执业行为。王启飞则认为,政府部门应提高建筑安全检测方面的科研投入,开发更为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检测技术,做到应检尽检。

同时,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尽快从制度层面、标准层面,补齐自建房建设及改造过程中的安全标准短板,让各方有章可循,建设安全住房,从源头上防范化解自建房安全风险。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年5月19日二版原标题《事故频发,自建房安全短板如何补齐?》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6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