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操刀通州老城区新城区范围确定,详

北京城市副中心老城区城市双修与更新

技术统筹单位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报所:详细规划三所

●项目地点:北京城市副中心

01副中心老城区基本现状及本次工作概况

1工作背景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老城区北到商务园-朝阳北路,东至六环路,南至万盛南街,西至通州朝阳区界。副中心其余范围为城市副中心新城区。

在副中心街区控规中,明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老城区加大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作,以新促老、新老融合,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归属感。

因此,北京市规划与自然委员会协同通州区委、区政府,组织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老城区城市双修与更新规划编制工作。

2现状基本特征及主要问题

老城区是副中心现状人口、建设集聚区。城市副中心现状总人口的83%位于老城区范围内,副中心老城区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的关键地区。老城区是副中心现状文化、活力展示区。

目前,副中心代表性历史文化遗迹,如大运河、燃灯塔、通州古城等,以及城市最具活力的地区,如运河文化广场、西海子公园等均位于老城区范围内。

老城区是副中心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先行区。老城区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与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无法依靠政府这个单一管理主体来解决,必须用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治理”理念去应对。

但是一直以来,城市副中心老城区在城市建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一直按照郊区县标准建设,标准相对偏低,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差距较大。近年来,副中心老城区先后开展了多方面优化提升工作。但由于老城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现状情况复杂,仍存在一些诸如现状底数不清、部门工作困难、体制机制难以保障等问题。

本次技术工作由清华同衡规划院整体统筹,联合北京市规划院、北京弘都院、上海同济规划院、北京市政总院、城市象限等多家单位共同组成技术总平台,发挥各技术团队专业特色的同时也形成团队间良好的互补和互动关系。

团队对老城区现状个地块和个路段进行统一编号,建立“地块档案”,对每一个地块和路段的现状数据进行详细摸查。

片区必须是城市战略目标实现关系重大的地区;其次是复杂性,片区以老城区历史顽疾地区为主,需要多部门深度协同配合才能根本提升;最后是民生性,片区必须重点解决老百姓身边的难点痛点问题,对片区民生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次重点片区打造中,强调形成双修与更新的闭环链条,让重点片区形成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包括通过精细调研,摸清“人、地、房”三者关系,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通过产业、空间、政策同步谋划,形成片区更新的产业功能安排、整体空间构架和具体实施操作办法。

本次工作强调体制机制创新的针对性,以实际项目为抓手,开展存量工业用地更新改造政策机制研究、家园中心实施机制研究、历史片区更新改造机制等研究。

截止目前,副中心老城区城市双修与更新工作仍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

随着西海子公园改扩建、三庙一塔保护修缮、新华大街改造提升、中仓家园中心改造等一批城市双修与更新项目的实施落地,副中心老城区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氛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的作用稳步提升。

副中心老城区城市双修与更新工作是我国老城区优化提升工作的一次积极探索,将为我国更多城市老城区优化提升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西海子公园实施现状图

蔡奇、陈吉宁开年首次来到城市副中心双调研,聚焦老城“双修”

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对于老城双修也是十分重视,市领导多次视察调研:

1月19日,市委书记蔡奇开年首次来到城市副中心调查研究。排水改造、飞线入地、楼道铺上防滑地板胶……新华街道天桥湾小区是城市副中心首个完成“精细化试点改造”的老旧小区,居民称赞说“老旧破”变成了“小洋楼”。蔡奇、陈吉宁走进社区居委会、便民空间、超市等地,和居民、社区工作者、垃圾分类指导员、物业员工等互动交流。居民刘云英大妈激动地说:“路灯亮了,路面平了,老楼改造了,居住环境大变样!”蔡奇回应说,这些变化离不开居民的支持,今后社区的管理还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随后,蔡奇以“四不两直”方式来到中仓街道西营社区察看改造情况,指出,要盘活闲置的自行车棚、锅炉房等公共空间,织补便民服务功能。永顺镇龙旺庄公园于去年开工建设,如今已是一派热闹景象:附近居民在此遛弯、扭秧歌、打太极,在冬日暖阳中尽享休闲时光。蔡奇走进园中察看,要求高质量规划建设社区公园、小微绿地,增强百姓获得感。

蔡奇指出,今年是市级机关搬迁到城市副中心的第二个年头,通州老百姓理应共享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的成果。开展老城“双修”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要精雕细琢、扎实推进,逐步让老城美起来、活起来、便利起来,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落在项目上,拉出清单项目化推进。

公共服务方面,推进平房棚改项目,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老旧小区改造要借鉴“劲松”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改出良性互动的新机制,提高小区业委会组建率、物业管理覆盖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抓紧研究家园中心实施和运营模式。生活性服务业要按照主城区标准配置好。老城商业业态要提升,传统百货要转型。夜间经济要瞄准年轻人,打造若干活力街区。

基础设施方面,升级改造供水管网,抓好果园环岛改造,因地制宜补建停车位。文物保护方面,年底基本完成“三庙一塔”周边环境整治,尽早拿出南大街历史片区实施方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54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