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年轻的“90后”、“00后”,他们是在校学生、律师、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中,他们穿上白色防护服,便拥有了统一的称呼——“大白”志愿者。从运送物资到核酸检测,从代买药品到防疫消杀,大家都练成了服务保障的“多面手”。这个五四青年节,年轻的“大白”们依然奋战在抗疫的各个岗位,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唠嗑拉家常的核酸采样护士5月2日,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红庙北里社区封(管)控区进行第三次核酸采样。当天早上不到9点,刘彩丽护士已经来到了小区门口,穿好防护服,在腰上绑好采样工具包、消毒用具,进入封控区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刘彩丽上门为居民做核酸。受访者供图八里庄街道红庙北里社区部分区域于4月26日起实施封(管)控,在朝阳区卫健委的安排下,刘彩丽所在的八里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为小区进行核酸采样,她主动报名,“让我去封控区吧,我年轻,身体好”。就这样,22岁的刘彩丽和其他4名同事,承担起了封控区5个单元门的核酸采样任务。刘彩丽首先来到红庙北里社区的23号楼2单元。社区是5层的老旧楼房,没有电梯,裹着防护服的刘彩丽爬上顶楼时,已气喘吁吁。她倚着栏杆平稳了一下呼吸,便立刻投入采样工作中。“您好,核酸采样。”刘彩丽轻敲着门,屋里一位老人打开门看见刘彩丽便说道,“姑娘,又是你呀。”“可不又是我嘛,又来给您采样了。”刘彩丽说着并安抚道,“爷爷,您还得在屋里歇几天,不然在屋里遛遛弯儿也行,等解封了,咱下楼好好锻炼。”刘彩丽承担核酸采样的楼门里,老年人多,还有小孩和卧病在床的失能老人,采样时她都耐心地沟通。“小朋友,你今天怎么穿上校服了?来,张开嘴巴,姐姐轻轻的,一次就好。”“谢谢叔叔配合,我采样好了。再耐心等几天,过几天就可以推着奶奶下楼了。”几次核酸下来,刘彩丽唠嗑式的采样,深得居民喜爱。“你这小护士真不错,手法准,人又随和,等解封了,让我好好看看你,咱们一起合个影。”3楼的一位居民对刘彩丽说道。刘彩丽说,封控区的居民足不出户,难免会心情焦虑,她希望通过采样时的这短短两三分钟,宽慰他们的情绪,增强信念,早日战胜疫情。“小楼门长”当志愿者服务邻居在疫情防控中,时常能够看见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和长辈们热情地打招呼,像大哥哥、大姐姐志愿者那样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许天毅是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的学生,他打小在通州区玉桥街道葛布店北里社区长大,和街坊四邻非常熟悉。每当社区发布公告,他经常跟着当楼门长的父母挨家挨户通知邻居,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楼门长”。“有一些爷爷奶奶不玩手机,接到信息比较慢。我去敲门提醒他们,让他们及时了解社区动向。”年疫情初起时,不满17岁的许天毅每天在家里祈祷疫情赶紧结束,“当时一听武汉封城,心里觉得很害怕,就想老老实实在家,别给大伙儿找麻烦”。而最近这次北京疫情发生后,许天毅决定走出家门,参与到防控志愿服务中,“我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疫情早日结束”。许天毅人际交往能力很强,和社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认识,每次自己做完核酸,他都会热情地当起排队“计时器”。他说:“碰到邻居了,我就会张罗一声,说现在排队时间不过几分钟,让大家踏踏实实去做检测。”在4月26日的核酸检测中,许天毅接下了数试管的任务。由于和社区居委会社工很熟,他们配合默契,“社工帮居民扫身份证录入信息,每扫完十个人就喊我一嗓子,我拿出一个试管核对标签再递给他们。”志愿者的工作虽然简单,但想到自己的劳动能让“大白”姐姐效率更高,许天毅觉得很欣慰。“我戴了一会儿手套,就满手通红、浑身是汗,‘大白’们长时间穿防护服肯定更难受。”4月26日晚,许天毅在核酸检测点帮助居民登记。受访者供图完成了上午的工作,许天毅又报名了当晚的志愿服务。做核酸检测的小广场没有灯,社区人员准备了探照灯和大手电筒。在社工给居民扫身份证时,许天毅打着手电筒寻找合适的角度,既要保证光线充足,又不能造成反光。在昌平区,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吴屿迪成为了城北街道灰厂路社区核酸检测现场的志愿者。每个检测日的早上6点,吴屿迪和伙伴们就已经穿好防护服,守在维护秩序和发放核酸凭证的岗位上。通常只需要一个上午,志愿者们就能发放出余张检测凭证。首都医科大学学生吴屿迪参与核酸检测保障。受访者供图吴屿迪的志愿服务从4月26日持续到了4月30日。对他来说,五天的服务经历已非常珍贵。“作为一名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了医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的不易,以及大家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的奉献,也对未来的职业增添了一份向往和使命感——公行天下,卫戍健康。”封控小区里运送物资的“大力士”在劲松街道农光东里社区,社区党委副书记霍炜倩最近练成了“大力士”。居民们购买的饮料、蔬菜、米面粮油、鸡蛋等生活物资,甚至包括小猫咪的猫砂,霍炜倩和同事们都一点点帮封控区的居民拎上去。朝阳区劲松街道农光东里社区党委副书记霍炜倩在小区搬运物资。受访者供图霍炜倩身材瘦小,没进封控区当“大白”之前,她很少能拎得动这么沉的东西。“不拎不行啊,这些都是居民们等着要用的。”霍炜倩说,为了保障好物资运送的“最后米”,团队小伙伴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像猫砂、饮料这种特别沉的东西,我和另外一个姑娘一起拎。男同事们很体谅我们女士,把三层以下居民的物资交给我们,四层以上的物资保障他们来。”社区封控的头三天,霍炜倩不是在送物资,就是在送物资的路上,蔬菜、米面粮油这些保供物资是运输首位,其次还有居民们点的外卖、生鲜等。往往大家刚送完一批返回,发现货物临时放置点的商品又满了,新一轮的配送又开始了。气温高、物资配送任务繁重,霍炜倩和同事们穿着防护服,送一趟货回来衣服就全湿透了。随时待命为封控区居民服务核酸检测保障、给保供商超发放证件、封控区“大白”……疫情防控期间,朝阳区潘家园综合执法队副队长刘春月干过不少工作,无论哪项工作,刘春月都兢兢业业。前阵子,保供应成了居民们最关心的问题。4月25日晚上,刘春月和同事们接到了一项硬任务,连夜给保供的超市、商场发放人员工作证和车辆通行证。潘家园区域的保供企业有50家,刘春月负责的商超有18家,如果让这50家企业的负责人统一集中到一个地方领取证件,势必会造成人员聚集,于是刘春月和同事们决定上门派发证件。从当天晚上8点到10点多,刘春月和同事们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跑,挨个叮嘱、逐一登记,很快将所有车证、工作证发放完毕。刘春月说:“让这些保供企业的车都跑起来,超市的货架都满满当当的,老百姓心里自然也就踏实了。”受疫情影响,潘家园街道多个社区被封控管理。忙活完保供任务后,刘春月又申请进入封控区武圣东里19号楼,穿上“大白”服为居民服务。19号楼是六层板楼,共有五个单元门,其中只有一个单元楼有电梯,在这里,刘春月的工作更忙了。朝阳区潘家园综合执法队副队长刘春月在封控小区工作。受访者供图收集打包生活垃圾、楼道消杀、协助医护人员上楼测核酸、给居民送快递取外卖、为有需求的居民送药……每一天,刘春月的时间都被分割成很多小块儿,但他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有个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