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依靠创新提升百姓生态福祉

诱发白癜风的原因 http://pf.39.net/bdfyy/zjft/140803/4439820.html

南通网讯(记者赵勇进)4月25日下午,通州区兴东街道土山村杨家浅公园内,一群老人正在打门球,家长们带着孩子在玩滑梯。村党总支书记徐华说,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处废弃的低洼沟塘,经过改造,成了村民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近年来,通州区在模式、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依靠创新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定不移加快城市绿洲建设,围绕城镇和农村两个战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市容环境质量,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通州创新模式,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强生态景观建设,在城区先后建成运盐河公园1个区级公园,五一公园、玉兰园等10多个特色小游园,推进新金路、青岛路等近20条新建改造市政道路和十五总港、十七总港等10多条整治河道的配套景观绿化,城区新增绿化覆盖面积.28公顷,基本实现“米内有绿地、米内有游园”的目标。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通州“攥指成拳”,探索推行“1+1+N”生态保护体制,第一个“1”为属地责任主体,第二个“1”为牵头部门责任主体,“N”为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主体,根据不同的环境治理要求明确不同的责任主体。去年,通州区在川姜地区打响生态环境整治“百日会战”,整治属地川姜镇为行动主体,城管、环保、农委等为主要牵头部门,公安、消防等为协同部门,首日调集多人,分组包干到户、组内责任到人,进入现场。这次行动共拆除违建户,清运工业废料4.7万余吨,清理面积近13万平方米。双桥村8组村民陆彬是这次生态环境整治的见证者、受益者。他说:“多亏区里派来了精兵强将,帮助镇上啃下这块硬骨头。现在进出道路宽敞了,河道沿线干净了。”通灵桥区域曾集聚了11家企业,部分企业因废气废水问题突出,影响了周边环境和群众生活。年通州将该区域环境整治列入当年97个实施项目清单当中。

9月,“1+1+N”责任主体进驻污染企业开展工作。去年,通州投入0多万元,将拆除污染企业的土地平整后种上了两万多棵树木,绿化面积达14万平方米。

创新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干部考评体系,通州在全区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证、规划环评、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4月19日,通州区政府领导率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就环保督察交办和群众举报的热点问题进行现场突击暗访。在一碎石加工点,发现场地尘土飞扬,噪音超标。区领导当即责令属地政府负责人,要求抓好整改落实,于4月底前完成停产搬迁。去年4月,通州创新实施区领导包案制度,督办重点污染源,实行一个环境突出问题、一套个性解决方案、搭建一个班子、问题一包到底的新模式。他们各自分工挂钩相应的镇(区、园、街道),并包案带队,抽调纪委(监察委)、法院等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督办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督办活动。一年来,通州区领导对15个镇(区、园、街道)现场督办多次。

4月25日,《人民日报》理论版“治理之道”专栏刊发通州区委书记陈永红署名文章,推介通州区依靠创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做法及成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41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