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罗燕
▲坐落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五河交汇处的运河商务区(通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我从小在运河边玩耍长大,现如今是满头的白发,皱纹爬满脸颊……大运河,母亲河,哺育我们成长。”这首北京琴书《大运河边是我家》,时常在北京市通州区的大运河上响起。
创作人金克强是北京琴书和京东大鼓的传承人,常在运河游船上表演传统曲艺节目。
对于很多在通州长大的人来说,大运河不仅是“母亲河”,更是通州历史与文化的见证者。“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作为千年运河北首,通州是仓储漕运重地,也是南北商品集散地。
清澈的河水、绿意盎然的河岸、悠久的文化底蕴……如今,随着通州区的发展,运河的好水好风光已与现代城市生活融为一体,古老的运河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持续治理,让运河水清岸绿景美
摸鱼捉虾、打水仗、扎猛子……这是金克强对运河的童年记忆。
但他也记得,大雨的夜晚,运河决堤,河水泛滥,把庄稼淹没,乡亲们一年的收成没了。
京杭大运河从通州到天津段,被称为北运河。北运河地处“九河末梢”,承担着北京中心城区约90%排洪任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长,北运河的水质逐渐降低。
“那段时间,北运河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都往河里排,运河水浑浊了,还有些发臭。”金克强说。
年,北京开始实施“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但北运河的治理难度相当大,在当时北京市有关部门公布的84条黑臭水体名单中,有53条在通州境内。
治理过程中,北运河沿线排污口逐步截污并纳入市政管线,消减了入河污染源。同时,北运河管理处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采用了建设生态护岸、开展生态调度、科学管控植物等一系列生态化运维举措,改善了北运河水域生态。
“通过实施河道综合整治、水系连通循环、截污治污、湿地建设等工程措施,通州区城乡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防洪防涝体系日臻完善。”北京市通州区水务局副局长刘振锋说。
通州分期完成了镜河、通惠河、凉水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据刘振锋介绍,“十四五”期间,通州还要加快实施萧太后河、玉带河等骨干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滨河人居环境。
近年来,通州大力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碧水、河东及张家湾再生水厂等座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约57.41万吨/日,污水处理率由年的67.2%提升至年的94.5%。
通州的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北运河通州城市段、运潮减河、温榆河(通州段)、凉水河(通州段)先后上榜“北京市优美河湖”。
年10月,北运河从北关闸至甘棠闸段11.4公里河道通航。年6月,京杭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全线通航。
运河治理的脚步没有停下。目前,第四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仍在实施。如今的北运河水质全年平均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沿岸的绿化工程也是运河生态治理的一部分。通州在运河沿线种植了大量花草树木,形成连续的绿色长廊,也是一道绿色屏障。
现在的通州大运河,沿岸绿意盎然,河中鱼儿游动、水鸟飞翔,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古河新韵,运河两岸成休闲健身好去处
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运河沿河公园和生态廊道的建设让运河两岸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好去处。
“天气好的时候,我会到运河边骑车,非常舒服。”到大运河边休闲健身,已经成为附近居民王婕倍感惬意的日常习惯。
近年来,通州将大运河打造成集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围绕大运河森林公园、运河公园、西海子公园、燃灯塔景点和周边古建筑群,创建了北京中轴线以东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现在大运河越来越热闹了,来这里玩的,除了在沿岸及周边小区生活的居民,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8月18日,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王婕向记者指出一条骑行路线,还推荐了一条水上旅游路线。
大运河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运河两侧,河道全长8.6公里,占地面积亩,其中包含水面面积亩。河道沿岸建有5个功能各异的码头,作为水上游览的停靠地,便于游人上岸观赏。公园内分布六大景区,包括潞河桃柳景区、月岛闻莺景区、丛林活力景区、银枫秋实景区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于林间小道,感受鸟语花香;也可以泛舟河上,欣赏河水碧波荡漾;还可以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强身健体。
今年“五一”假期,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共迎来游客20余万人次,其中漕运码头等地成为网红景点,水上游船项目备受追捧。
通州区在运河沿线建设了多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游客中心、休息区、餐饮点等,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许多居民通过开办餐饮店、民宿和手工艺品店,实现增收,分享了运河旅游带来的红利。
“我每天在河边散步,听着鸟叫,看着游船,心里乐开花。”金克强唱道。
▲近年来,北京市通州区推出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大运河音乐节、龙舟赛等一系列活动和赛事。(通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赓续文脉,千年运河绽放时代华彩
昔日运河上千帆竞发、舟楫如织,如今沿岸百姓枕河而居,千年运河延绵流淌,联通古今。
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总书记强调,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高度重视绿化、美化,增强吸引力。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近年来,通州区在保护和开发大运河的同时,注重对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大运河沿线的古镇和历史遗迹得到保护和修缮,成了游客了解大运河文化的场所。
比如,“大运河第一码头”张家湾镇,因漕运而兴盛,也随着漕运停止而衰落。年,张家湾城墙遗址及通运桥文物保护与修缮工程完工,周边环境整治提升也完成了,目前已经对公众开放。
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