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荣获争先进位综合奖;
连续两年被国务院通报表彰为“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
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行试验区;
央视《新闻联播》2分04秒点赞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尤其是“十必联”群众工作法;
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工作现场会在贾汪召开,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得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
……
这是贾汪区荣获的
一系列“国字号”荣誉
打造样板,贾汪成果显著!
昨天的《徐州日报》聚焦贾汪
贾汪区委书记张克
接受徐报融媒记者专访
一起来看看吧
▼
一
创新发展干在先,打造产业转型升级“贾汪样板”。
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生命线”地位不动摇,始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资金链,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链重塑,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坚定不移推进五大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安全稳妥推进宝丰特钢、博丰钢铁、东兴能源、龙山制焦关停转移后续处置工作。
做大做强潘安湖科教创新区、贾汪高新区(筹)等“六大平台”,以及徐工配套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电子产业园、恒盛科技智谷等“10+N特色产业园和创新园区”,加快构建具有贾汪特色的“3+3”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积蓄强大势能。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二
协调发展强功能,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贾汪样板”。
牢牢把握“城市副中心”定位,深度融入徐州主城区,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推动交通一体发展。实施交通路网体系建设,推动徐贾快速路北延、佳运路西延、高新路贾汪段加速建设,积极争取徐州市市域(郊)铁路S1号线等项目规划建设,更好融入徐州“30分钟经济生活圈”。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力度,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深化与南通市通州区、无锡市惠山区、徐州经开区、徐工集团、徐矿集团等交流合作,加快形成区域板块深度融合、企地共建发展格局。
▲真旺村。
三
绿色发展定准位,打造生态修复治理“贾汪样板”。
抢抓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重大机遇,推广潘安湖生态修复治理经验,重点推进龙吟湖、解忧湖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打造城郊生态湿地公园。
大力推进采石宕口、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丰富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内涵。
实施潘安湖水系连通工程,加快推进潘安新城污水主干管工程和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收集处理潘安湖及周边居民生活污水,涵养好潘安湖生态水环境。
▲俯瞰潘安湖湿地公园。
四
开放发展求突破,打造内外联动发展“贾汪样板”。
参与淮海国际陆港建设,按照“一港双核多点”战略规划,高标准建设双楼物流港对外开放平台,打造集内河港与保税港功能于一体的淮海国际陆港重要板块。
推进双楼物流园区河海联运、水铁联运开放平台建设,加快实施徐州港双楼作业区通用码头及普洛斯二期等现代物流平台项目,持续放大淮海国际陆港重要支撑点作用,全面激发高质量转型发展区域活力。
▲双楼港物流园。
五
共享发展增实效,打造为民富民惠民“贾汪样板”。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跑好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
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改善经济薄弱地区发展条件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确保全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巩固率达%,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达标巩固率达%。
▲省级“水美村庄”——贾汪区茱萸山街道才沃村磨石塘自然村。
推进“3+N”园区建设,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三乡工程”,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
深入开展“四位一体”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推广马庄经验,系统实施“党建+”工程,不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巩固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贾汪模式”,擦亮“十必联”群众工作法品牌,用好基层协商平台,发挥乡贤工作室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做实“网格+警格”双网融合。
干在先,走在前
在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中
贾汪区,
勇当先行军!
想查看报道原链接
可以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