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最新规划曝光城市副中心将建一带一

重要的事说在前面: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布局!“一带”,就是以大运河为骨架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一轴”,就是沿六环路形成创新发展轴,其中有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环球主题公园等多个功能中心;“多组团”,就是依托水网、绿网和路网形成民生共享组团,建设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一个没有城市病的城区,一个人们向往的地方。”,蔡奇如此描绘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的美好前景。根据规划,将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去年组织了全球12个顶尖优秀设计团队,近百名规划、景观、交通、生态等各领域的专家参加,开展了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及详细规划工作,目前已经形成初步成果。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布局“一带”,就是以大运河为骨架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大运河千年流淌,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据小编了解,在《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中也曾提到计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工程。如今,“三庙一塔”景区已经开始启动规划编制工作,规划面积达65公顷!(↑示意图,仅供参考)接下来,大运河还将计划建设5A级景区;漷县段还将建设超过公顷的湿地景观(延芳淀湿地),并通过河道拓宽,尝试旅游性通航。住在大运河两岸的朋友是不是越看越兴奋!未来这里将非常迷人~“一轴”,就是沿六环路形成创新发展轴,其中有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环球主题公园等多个功能中心;↑示意图,仅供参考“多组团”,就是依托水网、绿网和路网形成民生共享组团,建设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突出三个方面的城市特色。一个特色是水城共融。通州区共有北运河、潮白河、温榆河等13条主要河流,我们将把水系打造成景观带,建设一个水城共融的北方水城。另一个特色是蓝绿交织。形成“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空间结构,规划建设潮白河国家公园、国家级植物园等26个公园,使副中心成为一个蓝绿交织的生态城市。两带:“两带”分东西,西部“一带”是指,在副中心和朝阳区交界区域,建设贯穿南北的生态绿带,有效改善副中心和中心城的生态、景观联系。东部“一带”是指,在通州区和北三县、武清区交界处,沿潮白河和北运河两侧,建设生态绿带,实现京津冀生态建设一体化。一环:“一环”是指,在副中心外围,建设一个绿色休闲游憩环,实现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目前已确定今年将启动建设梨园、西小马、永顺城市、永顺刘庄、宋庄等10余个公园的建设,增加公园绿地面积余亩。一心:“一心”是指,在副中心中间区域建设大尺度绿色空间。目前已确定,在行政办公区区域6平方公里范围内,今年将启动实施先行启动区1.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道路绿地、街头绿地、水系两岸公共绿地建设,绿化面积56公顷。完成办公区南侧千年城市守望林公园绿地示范工程建设,绿化面积36公顷。再一个特色是文化传承。挖掘和传承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保护和恢复路县古城(西汉)、通州古城(始建于北齐时期)、张家湾古镇(明嘉靖四十三年,年)三个重要历史遗迹,把副中心建设成为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通州古城重点是围绕“三庙一塔”打造运河历史文化区,恢复“三庙一塔”运河历史文化景区五进院落的整体风貌。建设瓮城博物馆,增加运河文化展示和体验相关内容,与“三庙一塔”空间连片,整体打造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文化标识区。路县古城在潞城镇古城村发现的西汉路城县古城遗址上,拟原址整体保护古城遗址,建设考古遗址公园。进一步恢复古城的护城河等原貌,进行合理的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张家湾古镇张家湾古镇始建于元代,曾是大运河北起点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最大的集散中心,城楼、古庙、市肆、岸柳与石桥映带,非常繁华壮美,故而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美誉。▲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通运桥建设重点,是重现古城历史风貌,展现古代航运景观和辉煌运河文化,与环球主题公园现代文化相呼应,打造漕运古镇。明确功能结构北京城市副中心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处理好副中心与周边区域的关系一个是处理好副中心与中心城区的关系,副中心是为了更好示范带动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另一个是处理好副中心(平方公里)与通州区(平方公里)的关系,以副中心带动通州区全区发展,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再一个是处理好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的关系,按照要求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如果您想看到更多通州一手资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91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