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烧盐第一灶
秦灶
有心人会发现,南通有很多地名带有“灶”“场”字,这都是跟烧盐有关,说明在历史上当地有盐灶和盐场。
盐灶,把海水烧结成盐,是古代用海水制盐的原始方法。
江海名灶中,秦灶是南通最西边、也是离城最近的一个盐灶。
秦灶向西的地方,人称“老岸”,没有盐灶。秦灶煮盐时,东边盐灶的地方还是一望无际的海水。
显然,秦灶的地名来历,与自古以来南通本地的主要产业——制盐业密不可分。相传,唐末有一秦姓盐商在今日秦灶街道所在地垒灶煮盐,是南通本地最古老的“盐灶”之一,时人称为“秦家灶”,也称秦灶,流传甚广,该地因此得名。
据说,时至今日,该秦姓盐商的后人仍生活在秦灶街道境内一处叫胡家园地的地方,距南通老城门八里路,故称“八里庙”,是传说古“通州五怪”之一。
到宋朝初期,秦灶的盐业已经相当发达,大小盐场盐灶遍布海边,产量也相当可观。秦家盐灶在当时很有名。当时,官府为控制盐的生产,就管住煮盐的工具——盘铁。盘铁就是大大小小的铁板,平时分开存放,专人保管。通过浸过海水的草料,制成卤水,把它过滤之后就变成盐卤,每个盐民分得一块盘铁,到煎盐的时候把它拼成直径超过一丈的劳盆(大盘子),下边砌灶燃薪,上面浇上盐卤,通过水分的蒸发留下海盐。
古时食盐都由土法生产,晒盐、煮盐、运盐全凭人力,尤其是运盐,肩挑车载,盐民的辛苦自不待言,就连朝廷的盐利也因此受到影响。盐业发达了,运输要跟上,古时候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很多地方开挖河流运盐,后来都叫运盐河。从此,运盐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由肩挑车载改为木船运输,大大减轻了盐民的劳动强度。
通扬运河也是一条运盐河。同样,流经秦灶的通刘河也是一条运盐河。秦灶因为靠河,交通便捷,明朝初期设立码头,成为进出南通城的重要中转基地。在秦灶桥下头形成了南北长米、东西长米的十字街,聚集了大量的商铺。秦灶老街也因此变得人流如织、十分繁盛。
数千年来,随着长江携带泥沙奔流入海,江海之际泥沙沉积,海岸线逐渐东去。在江海平原不断向东向南滋长延伸的过程中,江海大地有着多次的海陆变迁,而盐场随着陆地的延伸,也向着东南迁徙而去。原来秦灶这一带的盐场变成可耕种的土地,内地到这里开垦种田的人蜂拥而至,农民的聚集形成了自然村落。
从南通本地现存的地名来看,秦灶以西没有地名曰“灶”,秦灶以东有姜灶、袁灶、唐洪灶、黑鹿灶、跑灶、东灶等地名。秦灶以东陆续出现的“灶”是陆地围垦、海岸东移才出现的新盐灶,以此可以推断,秦灶实乃南通本地煮海制盐第一灶。
今年7月,我市首家盐文化主题博物馆——位于市北文体中心7楼的“秦灶盐文化馆”开馆迎客。“从盐字的演变过程看中国盐文化”“南通盐业发展史”“历代盐场分布图”“盐与秦灶”“盐与艺术”等五个章节,为市民们徐徐翻开了一部盐文化的历史画卷。馆内还展出了盐民制盐时饮酒驱寒用的酒囊、近年来在秦灶街道境内的建设工地挖掘出的盐民生活用品残片等珍贵文物,带给参观者生动直观的感受。
“伟哉!微微盐粒,肇始人类之文明!壮哉!煌煌史册,永载盐业之辉煌!”青年诗人单小苏在为秦灶盐文化馆创作的《盐赋》中,用“其形似玉,其质如金,其德比水,其美若诗”,形容产自秦灶的“吴盐”。
在秦灶盐文化馆内,一面“盐”文化墙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目光,数十种造型各异的“盐”字集中展示,由包括著名书法家秦能在内的通城书法名家亲笔创作。“煮海生晶每入盘餐白雪一钱调百味,榷资如宝必连国脉琼珍九域越千秋”,73岁的秦能老先生还专门为文化馆挥毫写下30字楹联。
数千年沧海桑田的变迁,广阔的滩涂和茂盛的草荡,为“煮海为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基础。而秦灶的历史发展随之在这广袤的大地上同步推开。在经历海盐文化、农耕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的过程中,也造就了秦灶街道城市、集镇的繁荣,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绘就了江海儿女的勤劳质朴、坚忍不拔改造大自然的壮丽画卷。它们是江海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见证,更是江海儿女的精神家园。
自古以来,恶劣的生存条件、艰苦的劳动环境和政治上备受歧视与奴役的悲惨境遇造就了独特的盐民文化,形成了盐民勤劳质朴、仁爱善良、粗犷豪放、自强不息的性格和团结协作、互补互助的团队精神。秦灶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作为南通地区煮海制盐的“江海第一灶”所在地,其地域文化自然秉承了盐民文化。
千年秦灶今胜昔。秦灶街道党工委书记陶建深情地说,在新时代的圆梦征途上,秦灶的地域文化和精神在传承数千年烟民文化和盐民精神的基础上,已升华为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新时代秦灶精神,那就是坚韧不拔、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勇争一流!
如今,置身秦灶街道的通吕运河岸边
放眼四围,
风光旖旎的运河两岸高楼鳞次栉比、
游园花团锦簇,
昔日城郊分界线两侧明显的差距早已不在,
港闸和秦灶已经豪迈地融入了南通主城区。
静谧流淌了千年的运河水
几乎贯穿了秦灶的千年历史,
心潮起伏间,
有文人雅士偶得一联,联曰:
赏八里青川,秦灶雅风熏港闸;
追千秋旧事,盐河厚德满江淮。
《追梦港闸》
为您讲述
身边的港闸故事
精彩继续!
来源:《追梦港闸》
编辑:凌波李天时
主编:龚海霞施建